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将新鲜瓜果种到世界屋脊上”博士生赵卫国的援藏之旅

时间:2020-08-18     浏览次数:

“我脑海有一种想法,趁现在我还年轻,要为国家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做点贡献,参加援藏,可以利用自己的所学为西藏地区的发展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带着这个念头,2020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栗茂腾教授课题组的博士研究生赵卫国加入了陕西省第九批援藏队伍,开展为期半年的援藏工作。

赵卫国接受采访

新闻链接:https://www.ishaanxi.com/c/2020/0718/1754207.shtml

赵卫国,师从栗茂腾教授,攻读博士期间一直从事农作物栽培及基础理论研究,此次援藏,他所受援的单位是阿里地区科技局,主要工作是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管理与技术指导,地区及各县科普宣传和农业技术指导,油料作物甘蓝型油菜品种试种及科技项目验收等相关工作。

攻坚克难,扎根高原的“土博士”

初到阿里地区,当地环境昼夜温差大,日光充足,这与平原地区不同的天然条件让赵卫国明白阿里地区是具备发展日光温室瓜果蔬菜栽培的自然优势,然而当地瓜果蔬菜生产基础薄弱,生产水平低,栽培技术相对落后,如何克服困难、解决这一问题,成了赵卫国的研究方向。“由于低氧、低压、低温,以及干燥、风大等特点,瓜果蔬菜难以成活和栽培,果蔬供应大部分从内地运来,价格高且不新鲜。,我想用自己所学,改善这一情况,让老百姓吃上新鲜、廉价的水果”。

为解决这一难题,赵卫国经过调研从内地引进了适合当地环境且具有抗病、耐低温、早熟等特征的蔬菜瓜果,包括黄瓜、茄子、辣椒、西瓜、甜瓜等品种。同时将所学专业知识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从土壤改良、品种筛选、光照、温湿度调控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治和栽培管理等入手,筛选出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良果蔬品种。

土壤配比试验及蔬菜出苗情况

阿里地区环境几乎没有污染,水质较好。为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赵卫国尽量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对于细菌性病害,可通过生物药剂如终身菌剂、枯草芽孢杆菌等进行处理,力求对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果蔬病虫害生物防治及栽培管理

为了发挥更多的专业价值,赵卫国前往了噶尔县、日土县、札达县和普兰县等地开展农业科技调查,根据各个县在作物种植、牲畜养殖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形成了调查报告,为科技局下一步的农业科技规划和项目提供参考依据。

 日土县白绒山羊项目考察

普兰县油菜种植及产业考察

援藏情深,同吃同住的“好老乡”

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人,即便提前去往拉萨进行了气候适应,但来到比拉萨海拔约高700米阿里驻地后,赵卫国还是被高原反应打了个措手不及,由于血液血样饱和度不足,心率升高导致了心跳加快,嘴唇发紫,但为了尽快投入工作,他坚持不吸氧尽量不要吸氧,让身体尽快的适应当地环境。“总不能吸着氧去田地里考察吧,将身体条件调整好才能适应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才能全身心的开展工作”,他开玩笑地说。除了高原反应,由于阿里气候极为干燥,赵卫国便自制了简易加湿设备,将5L的矿泉水瓶拦腰截断,加满水来加大蒸发面积来对宿舍进行自然加湿。

阿里地区气候干燥

赵卫国自制的加湿器

“这是我的电话,有问题就和我联系”带着点陕西口音,赵卫国报着自己的电话号码。每到一地赵卫国就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农业科技特派员遇到问题便联系他,无论以后是在西藏阿里还是回到内地,他会始终牵挂这里,竭尽所能帮助解决阿里果蔬栽培的技术难题。日土县的农业科技特派员说道:“他(指赵卫国)帮了我们大忙了,我们知识技术有限,有些问题靠自己解决不了啊,他来了之后能指出这里的种植有哪些问题,让我们调整种植方式有了方向。”正确种植方式的调整和推广是一件长久的事情,赵卫国用扎扎实实的专业本领为当地种植提出建议,帮助当地人早日吃上新鲜瓜果,

图片10

赵卫国去往札达县考察沙棘种植情况及产业开发情况

图片8

指导噶尔县黄瓜栽培技术服务

由于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专业本领,赵卫国受到了陕西省第9批援藏工作总领队、阿里地委副书记张小平等领导的认可和赞赏。低调务实赋予了他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动手能力,也只有达到学以致用,才能够在此次援藏中发挥专业所长,服务社会。目前,他还在逐一破解日光温室中果蔬栽培存在的技术难题,经过不懈努力,黄瓜、西红柿、辣椒、甜瓜、西瓜等作物的栽培已经取得成功。

张小平调研大棚参观

   张小平副书记等领导考察科技局瓜果蔬菜栽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