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祖仪 徐子康)专业第一、国奖得主、本科特优生、吉他十级、围棋5段、主持人队队长......郑钧泽的身上,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标签。11月3日,他又最新斩获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的最高荣誉——三好学生标兵。在华科大的两年,作为生命学子中的生医人,他调侃自己“交一个人的学费,上两个人的课程,进入三个课题组,开启四段科研之旅”,生活充实而丰富。
郑钧泽,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2021 级本科生,2023年度华中科技大学三好学生标兵,曾获 2021-2022、2022-2023学年度国家奖学金、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M 奖(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校“三好学生”、本科特优生、“优秀共青团员”、校级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新生学习优秀奖学金等奖项。大一、大二两学年加权成绩稳居专业第一,近90%的单科成绩在专业前二。
医者的温度,工匠的心
刚从高中毕业的时候,郑钧泽还是懵懂迷茫的。选择什么领域进一步学习?未来又要做什么职业?他跟大部分高中毕业生一样,没有太确定的答案。但填报高考志愿时,面对感兴趣的生物、医学、计算机专业,他为自己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可能性,选择了医工交叉的生物医学工程。
进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习后,他常听人提起“生医人,要有医者的温度,和工匠的心”。但真正教会他这句话的,却是一次小小的课程设计经历。
大二的时候,老师曾要求班上同学设计一款血氧仪,并满足一系列随课程推进而产生的标准。起初,郑钧泽并未意识到其中之难,但随着课程深入,新标准不断涌现,他和团队不得不微调此前的所有设计,一遍、两遍、十遍、百遍…… 终于有一天,无论如何选型,最终结果依然劣于标准0.1mm。处于疲惫、无望、崩溃中,郑钧泽耐不住性子,恳请老师:请问可以适当放宽精度要求吗,就0.1mm,应该没什么影响吧。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反问道:你去问问患者,能不能降低要求,问问患者答不答应。
老师的话令他无比羞愧,从此他暗下决心——绝不可言弃!于是,他和团队不断调试、优化系统,挑灯夜战,攻坚克难。幸运的是,一丝灵感擦破寂静的黑夜,于是他们迅速推翻此前的所有光路结构,重新组合棱镜、分光镜、滤光片进行演算,并最终在答辩当天凌晨完成了照明、成像、运算、支持四大模块的设计,得到了任课老师“我们带了这么多届,少见有如此之好”的至高评价。
一次小小的课程设计,为郑钧泽铸上了精益求精的科研本色,也告诫他——每一丝精度,都至关重要;每一寸设计,都承载着生命之重。而这,也是“医者的温度,工匠的心”的最好写照。
我不负我,精益求精
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贯彻始终,郑钧泽在各个领域也都大放异彩。除了扎实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他还积极投入到各项研究中,从跨院系联合设计基于肿瘤电场治疗(TTF)的新型医疗器械、探索肿瘤迁移过程 EMT 中间态稳定基因及相关调控机制,到带领小队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图像融合技术”,他一步步提升着自己的科研水平。此外,他还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医学图像处理》《神经科学的数学基础》等多门课程,充实生活、拓宽眼界。以丰富的知识储备为基,他在加深对各学科了解的同时,永保对新事物的求索之心。
在学习时间之外,郑钧泽还积极用各种爱好充实生活。他热心公益,两年时间获得了162志愿时;他投身文体,考取了吉他十级、围棋5段,加入“喻家山围棋社”,与棋友们切磋进步。还在积极参与网球、游泳、台球、飞盘等多种体育运动的同时,从零开始学习羽毛球,并成长为技能课99分的羽毛球“模范生”。
怎么利用有限时间完成这许多丰富的事情?郑钧泽也有自己的诀窍:首先要将所有任务往前推。避免出现“赶ddl”的现象,就能在后面留有余地,以轻松平和的心态完成任务,形成自己的生活节奏,使课余活动不会影响学习。其次,要格外注重课堂效率,紧跟老师的ppt可以避免课后花大量时间复习,这样就能腾出时间让自己利用碎片时间做更多的事。最后,充足睡眠也是保障大脑清醒的良方。形成良性循环,方能高效做事、享受生活。
郑钧泽两年间获得的各类证书
郑钧泽接受媒宣中心两位同学的采访
经过两年的探索,再回想起高中刚毕业时的迷茫,郑钧泽表示他现在已经明确了自己所喜欢的领域,并将坚定前进。在未来的学习阶段,他也会传承华科大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品格,深深扎根生物医学工程这一前沿交叉领域,“探寻生命奥秘、工程造福人民”,用青春十足的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