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科研动态】栗茂腾课题组解析了人工异源四倍体杂种萝卜甘蓝(Raphanobrassica)基因表达模式

时间:2021-12-01     浏览次数:

远缘杂交是种质资源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项目组吴江生教授通过萝卜和甘蓝杂交,结合连续多年田间和实验室选择获得了遗传稳定的属间杂种Raphanobrassica(萝卜甘蓝,2n=4x=36)。栗茂腾教授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人工合成的异源四倍体萝卜甘蓝新种质具有优良的抗根肿病和抗菌核病特性,在抗病育种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Raphanobrassica的角果出现了非常有趣的表型,可明显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对其角果不同部位进行基因表达模式研究对揭示多倍性的远缘杂种进化等具有重要意义。12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栗茂腾教授课题组在园艺领域排名第一的期刊Horticulture Research发表了标题为 “Genome-wide unbalanced expression bias and expression level dominance toward Brassica oleracea in artificially synthesized intergeneric hybrids of Raphanobrassica”的研究论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38-021-00672-2),揭示了人工合成新种质角果中的基因表达模式。该文对Raphanobrassica及其亲本萝卜和甘蓝在花后35天角果皮和种子中的基因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Raphanobrassica角果皮的上部、中部、下部及种子中40%左右基因的表达水平呈现为甘蓝显性(Expression level dominance),进一步研究还发现Homoeolog expression bias总体上明显偏向于甘蓝,但不同部位的偏向性有所差别。和亲本材料相比,Raphanobrassica角果中大量基因的表达水平都出现了明显下调,发生了明显转录组休克(Transcriptome shock)现象。

本论文通讯作者为栗茂腾教授,张礼斌副教授和博士生何坚杰为并列第一作者,硕士生贺宏升和华中农业大学吴江生教授也参与了本文部分工作。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1017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40083)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