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华中科技大学】这群HUSTer,在山沟沟里种出“金坨坨”!

时间:2023-04-03     浏览次数:

搭建两大创新平台
助力道地药材
品质提档升级

让中医药焕发新生机
以创新技术助力云南临沧乡村振兴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山林里
华中大“林下赋能”团队 的双创故事
今天,一起来看!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对口帮扶地区,自结对帮扶以来,学校从医疗、教育、科技等多方面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2017年,生命学院教授余龙江来到临翔调研,了解到当地的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受各项技术限制,药材的深加工技术不高,人们以卖原材料为生,利润微薄,难以致富。结合当地特色、发挥学校生物技术学科优势,给临翔百姓开辟出产业致富的新途径,这是团队建立的初衷。

团队负责人李东是生命学院生物制药专业的博士生。2018年,正在读研一的李东第一次跟随导师余龙江前往临沧,实地考察当地中药材种植情况。“我中学时患了鼻炎,两年药物治疗没效果,初三暑假,去隔壁县城中医院,一位中医师开方子仅用两个月就调理好了,因此 我一直对中医和中草药怀着敬畏和憧憬 。”李东说。

undefined


雪胆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以块茎入药。雪胆主要分布云南等省海拔1200-2100米的杂木林下或林缘沟边,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消肿止痛等功用。临翔有种植雪胆等中草药的传统,然而当地政府和种植的农户却面临着一系列难题。一方面,由于缺乏稳定的优质种质,当地农民种植出的药材品质参差不齐,难以卖出好价格。另一方面,当地缺乏技术支持,药材深加工技术不高,无法开发出功效明确的健康产品,药材附加值较低,难以发挥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效果。

为解决药材品质问题,团队建立了高通量优良种质筛选平台。成员通过研究挖掘优质药材的有效成分合成相关的特异标记,进一步对优质药材种苗进行高通量筛选,再结合组织培养和扩繁技术,将优质种苗规模化生产,保证种下去的都是高品质的药材,从源头保证了药材高品质。比起传统的肉眼判断药材品质,新筛选技术的效率、准确率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同时,团队还利用新技术对临翔原有的雪胆进行“迭代升级”。雪胆的有效药用成分是雪胆素,经过团队精心选育,培育出的雪胆中雪胆素含量达到2%,其售价可达原售价的1.5倍当地借此实现雪胆高品质筛选和规模种植,农民收益得到大幅提高

针对药材深加工技术不高的问题,团队联合当地企业制定了将药材开发成健康产品对接大健康市场的规划。团队成员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利用多组学技术解析药材的成分靶点,探索发现药材功效,建立了亚健康适应证候的健康产品研发平台。

对于当地来说,团队的到来让他们真正从科技产业扶贫中得到了实惠。基于团队研发出的系列健康产品,合作企业进一步建立了中药材深加工生产线,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吸引了一批青年返乡再就业与再创业。此外,出于规模化生产需要,企业以高于原售价的价格向农户收购更多药材,极大激发了当地农民种植药材的积极性。截至2021年底,当地中药材林下种植面积增加2300余亩。

在成绩的背后,是成员们遇到困难咬牙上的坚持。因为一次意外停电,团队保存在冰箱的生物样品融化,几乎全部损坏,半年的辛苦付诸东流。“那是我们最大的一次波折,好几个月的辛苦全都白费了,现在想起来都很心痛,但也只能重新再来。”

为了将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成员每年都要前往临翔实地调研, 一去就是两三个月,最长时曾在临沧待了半年 。山区的物质条件较为艰苦,但团队成员毫无怨言,相反,他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值得。“他们尽可能地保证我们的生活条件,我们很感动。”成员们回忆,“合作企业的陈总对我们特别客气,每次都称我们为老师,当地人也很支持我们,看到我们来都两眼放光!”当地人的热情让团队成员们感到做的事情极富价值,所有疲惫都一扫而光。


所幸,团队成员们的付出终有回报。“林下赋能”团队凭借该项目在第八届互联网+大赛红色筑梦之旅创意组赛道中获得金奖。谈及获奖感受,有团员表示:“一方面是如释重负,辛苦没有白费;另一方面我们很欣慰,我们的技术受到了多方面的认可。”

不仅如此,团队也有着更深层次的价值考量。团队的技术覆盖了药材品质改良和健康产品研发的全产业链,并在云南临沧实现了产业化落地,不仅满足了更多地区的中药材产业升级需求,也为促进我国中医药发展贡献了力量。“守护好中医药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这是我们做这件事的情怀所在。”李东如是说。



华中科技大学(ihuster)

来源 / 启明学院 华中大记者团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文字 / 唐福林 余杨杨

编辑 / 汪伟颋 狄瑶佳

排版 / 徐美琳

校对 / 郭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