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报告】发展新型荧光探针,窥探神经通讯联系

作者:编辑:何雪梅 时间:2023-05-05 点击量:

报告主题:发展新型荧光探针,窥探神经通讯联系

报告人:李毓龙教授,北京大学

时间:2023年5月12日16:00-18:00

地点:东十一楼9楼会议室

邀请人:张珞颖 教授


报告摘要:

人类的大脑由数以十亿计的神经元构成,它们之间绝大多数通过化学突触中的神经递质相互通信,从而控制多种多样的生理功能,例如意识、运动、学习以及记忆。此外,神经递质系统的失调也与许多疾病相关,包括癫痫、成瘾、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然而传统的检测方法无法满足在活体动物中高时空分辨率、特异地检测不同神经递质的动态变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课题组开发了一系列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原理的探针,简称GRAB GPCR-activationbased)探针,用于检测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组胺、腺苷、ATP、内源性大麻素和神经肽。在这些探针的帮助下,我们在包括奖赏、睡眠及运动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以及癫痫等疾病过程中检测到了神经递质的动态变化为解析大脑复杂神经环路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个人简介:

李毓龙,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课题组致力于开发新型神经成像技术,用于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解析神经系统的复杂功能,探究生理及病理条件下突触传递的调节机制, 工作发表在CellNatureScienceNature Methods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等高水平期刊。研究成果入选2018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2018年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曾获张香桐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奖、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创新突破奖、首届科学探索奖、首届峰基金支持、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第二十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创新奖(吴杨奖)、勃林格殷格翰研究员奖、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优秀导师奖等奖项。受邀请在美国神经生物协会年会、美国遗传协会果蝇年会等国际重大会议做学术报告并撰写多篇综述。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道珞喻东路415号(东11楼)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792072   领导邮箱:lifelife@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