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我院教授揭秘人类发作性疼痛致病基因

作者:编辑: 时间:2014-04-18 点击量:

 

疼痛是在人体受到各种伤害性刺激时所产生的感觉,是存在于人体内部的警戒与保护系统。但是过度的伤害性刺激不但会引起强烈的疼痛感觉而且还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甚至休克,世界上10%的人忍受疼痛的折磨。疼痛致病原因复杂,已发现多个疼痛致病基因,但疼痛的类型多样,存在着遗传异质性。
日前,我院刘静宇教授、姚镜教授,再一次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张学教授合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在疼痛研究中取得新突破,成功揭示家族性发作性疼痛疾病的致病原因。该研究成果2013年10月24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America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此篇名为“Gain-of-Function Mutations in SCN11A Cause Familial Episodic Pain”(《SCN11A基因获得性功能突变导致家族性发作性疼痛》)的论文中提到,该合作研究团队应用先进的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在两个大的中国发作性疼痛家系中发现SCN11A基因上存在2个错义突变,通过家系内共分离分析、1021例大样本正常对照验证等,结合SCN11A基因功能研究,最终成功发现并克隆了人类疼痛疾病的又一个致病基因SCN11A
 据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刘静宇教授介绍,这两个大的中国发作性疼痛家系共有28位患者,两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类似:疼痛的主要部位发生在下肢远端,偶发在上肢的肘关节、指关节和掌心;周期性疼痛发作时间常在午后,阴雨天、换季、疲劳和身体虚弱(如感冒过后)常可诱发;幼年发生频繁,随着年龄的增长,疼痛发作次数、发作周期、疼痛程度等减少;疼痛时伴随出汗以及疼痛部位发凉,热敷疼痛稍缓解,但疼痛严重时口服抗炎去痛药可以快速缓解疼痛。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对这两个家系进行遗传分析,排除三个离子通道基因SCN7A, SCN10ATRPA1(它们的获得功能突变可以导致类似的神经性发作性疼痛)是导致这两个家系患者的发病原因。利用全基因组微卫星标记将这两个家系的致病基因锁定在3号染色体(3p22.3-p21.32)上,进一步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第一个家系的一位患者测序,分析发现定位区段中SCN11A发生一个错义突变,随即对第二个家系患者桑格测序,发现SCN11A发生另一个错义突变。这两个突变分别在各自的家系中与疼痛表型共分离,分别在1021例家系外正常人群中不存在上述突变
刘静宇告诉记者:“这2个突变使我们在遗传上证明了SCN11A基因突变是导致家族性发作性疼痛疾病的原因”。为了进一步确认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从电生理进一步研究发现,SCN11A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膜钠离子通道活性增强,从而导致细胞对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引起相关感觉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快速发放而致痛
疼痛致病基因SCN11A的成功克隆,拓宽疼痛的致病基因谱,为进一步研发治疗疼痛的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随着研究的继续深入,必将为疼痛患者带来希望。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道珞喻东路415号(东11楼)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792072   领导邮箱:lifelife@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