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首页  -  学院概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武汉发布】全球首个 重大突破!就在武汉

作者:编辑:李镀锋 时间:2024-05-28 点击量:

能看清骨头和血管的B超机,
不久的将来,
我们就能用上了!


诞生于光谷,
今年7月,
全球首台用于肌骨的新式B超
将正式进入临床阶段,
刚刚完成临床、用于乳腺的B超
也即将上市。

新式B超显示手臂的骨骼透视图,且无辐射。记者刘睿彻 摄


长江日报记者发现,

高端医学成像设备

在汉频频取得重大突破,

在这个细分领域

更便宜、更清晰、

更精准的医学成像设备

不断从这里走向市场,

还首次实现外销跻身国际市场。


未来医院检查室

或许长这样

(点击看大图)

能看清骨头和血管
新式B超7月进入临床

新式B超有多强?

长江日报记者

5月14日来到位于光谷的

维视医学影像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维视医学),

现场见证这款新式B超的

神奇“照相”能力。


记者将右手伸进一个“水缸”,

30秒后,

右手骨骼、血管、神经的

三维图像

便呈现在电脑屏幕上,

骨骼、血管等内部结构

一览无遗。

骨骼、血管、神经的三维图像呈现在电脑屏幕上,骨骼、血管等内部结构一览无遗。 记者何晓刚 摄


“新式B超

跟CT拍出来的效果一样。”

维视医学首席科学家

丁明跃教授告诉记者。


“新式B超比传统B超

更加强大的关键,

是信号处理更出色。”

丁明跃教授解释,

2048个信号接收器

全部集中分布

在“环形超声探头”上,

可以实现几乎100%

接收声波信号。

新式B超由控制台、扫查装置和床体三个部分组成。记者何晓刚 摄


“相比于CT,

新式B超对患者的最大优势是安全。”

接受新式B超临床实验的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副院长郑元义教授表示,

传统B超只能看清肢体切面,

新式B超可以看到肌骨整体,

更利于诊断。


丁明跃教授表示,

今年7月,

这款名为

“肌骨超声断层成像系统”的

新式B超

将正式进入医院GCP临床。

丁明跃教授(右)和尉迟明教授(左)在调试新式B超。记者何晓刚 摄

全身扫描仅需80秒
全数字PET实现外销

PET是精准医学的重要设备,

主要用于

肿瘤、心脑血管等病理诊断,

与CT、MRI并称

医学影像“三大件”。


5月10日上午,

在武汉新城锐世医疗

标准化的生产车间,

一台全数字PET/CT设备

刚刚下线便被客户拉走。

华中科技大学数字PET团队开发的新一代全数字PET/CT——DigitMI 930。


DigitMI 930作为锐世医疗

研发的全数字PET/CT,

2022年获得

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认证,

正式获准进入市场。


该设备能在20秒内

完成单个床位的扫描成像,

全身扫描仅需80秒,

单床位成像速度为当前全球第一


去年,

全数字PET设备不仅登陆

安徽、山东等地三甲医院,

还走出国门在蒙古国投入使用。

生产全数字PET设备的企业

已分别在湖北、安徽、山东投产。


锐世医疗产品总监、

谢庆国教授团队重要成员

李炳轩博士告诉记者,

脑部全数字PET可以检测

脑组织代谢及血流变化,

识别肿瘤及脑血管疾病。

采用全数字PET做质子刀的“眼睛”,

能让质子刀指哪打哪。


全数字PET/CT看到的人体三维图。记者杨佳峰 摄

让早期疾病“无处遁行”
微米级磁共振成像系统将登场

2005年、2007年,

丁明跃、尉迟明

先后从国外回到华科大。

随后他们从

华科大自动控制专业

转行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开始专注于超声研究。


丁明跃回忆,

那时西方的超声断层成像

走在前面,

不断尝试“超声+CT”的研发。

2013年,

美国第一款超声断层成像系统

走向市场,

每台70万美元。


同样是2005年,

时年33岁的谢庆国

从华科大自动控制专业

转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任教,

与丁明跃和尉迟明先后成为同事。


此前,谢庆国已在校内

创立数字PET实验室,

专注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方法研究和仪器研制。

他率先提出“全数字PET”概念,

试图和进口PET“掰腕子”,

“当时大家都憋着一股不服的气”。

科研人员在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控制中心工作。记者高勇 摄


据悉,目前,

我国高端医疗器械

国产化率不足三成。

过去,国际品牌的PET

占据中国市场90%的份额,

现在已经下降到60%,

以锐世医疗为代表的国产PET

重塑了国内市场格局。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

组长王卫东教授表示,

以全数字PET为首的

华科系医学影像设备研发团队,

经过20年坚持不懈的创新,

核心部件都实现了国产,

不仅推动了国内精准医学的发展,

还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武汉已是国内医学影像设备研发的

重要策源地。

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在电源大厅工作。记者高勇 摄


在医学影像“三大件”之一的

MRI(磁共振)领域,

华科大团队也有了自己的规划。


“5年内,
国家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
优化提升后将达110特斯拉,
MRI性能也将获得大幅提升。”

国家脉冲强磁场中心

主任李亮表示,

在磁共振成像上有所提升,

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更为有效,

可以推出全新升级版的

微米级磁共振成像系统(MRI)。


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实习生彭冠迪 通讯员王潇潇 杨亚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道珞喻东路415号(东11楼)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792072   领导邮箱:lifelife@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