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首页  -  学院概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经济新闻网】“湖北造”黑科技要推向市场了!华中科技大学这项突破有点牛!

作者:编辑:李镀锋 时间:2022-03-01 点击量: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记者 魏昊星■闫颢芯 李镀锋)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一伟带领团队成功开发出的类器官智能制造和高通量生产系统,已经和黑玉星岩科学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开始了产学合作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这项技术在近期获得了国家多所智库行研报告的肯定,有望在近期推向临床,为癌症病人提供个体化类器官构建和药物评估服务。
  
  据了解,类器官是人工器官的一种,作为疾病研究和新药开发的利器,是医学界的前沿研究。成功构建人工器官,可以用于损伤的组织修复和器官替代,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
  
  目前,全球的类器官研究面临着一个共同难题:现阶段的人工组织依然只生存在培养皿里面,如何让其和人体一样承受物理压力并行使功能是一个重大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亟待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案。
  
  李一伟教授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留学期间他已注意到类器官研究所带来的底层突破将赋能疾病模型构建、新药研发和再生医疗等领域产生跨越性变革。
  
  2020年初,时逢武汉新冠疫情爆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他意识到,如果类器官可控构建技术在国内不立马起步,将会成为我国在新时代的又一个“卡脖子”技术。他深受武汉抗疫英雄城市的精神鼓舞。于是,他毅然放弃了海外提供的优厚待遇,选择回到母校华中科技大学的怀抱。
  
  2020年刚一回国,李一伟便带领团队开始芯片上类器官的高通量培养。芯片上对细胞和药物的操作往往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点点细微的扰动甚至咳嗽一声都可能生成不同数量级的药物浓度配比,从而造成指导用药上的千差万别,而样本的稀缺性和唯一性更是要求每一次操作必须“零失误”。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一年多的辛勤耕耘,终于研制了稳定高效且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类器官培养芯片。
  
  在李一伟看来,类器官国产化关乎国家高端医疗自主可控迫切需求。类器官的国产研发可以把国人的组织样品和遗传信息将被把控在自己的手中,通过国产类器官的技术,进一
步助力开发针对中国人的药物、疫苗。将国人“健康密码”掌握在自己手中,是生物安全新时代大背景下的基石,也是李一伟科研报国的初心。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道珞喻东路415号(东11楼)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792072   领导邮箱:lifelife@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