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5月18日,第十三届国际钙信号和细胞功能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成功举办。作为生物物理领域的学术盛会,该会议由海内外科学家联合,每两年举办一次。包括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厄温·内尔(Erwin Neher)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丹尼斯·蒙特尔(Denise Montell)教授,大会主席(海外)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徐浩新教授,大会主席(大陆)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剑峰教授在内的国内外近200位生物物理领域顶尖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参与本次会议,围绕钙信号及相关离子通道、钙库和钙结合蛋白、G蛋白耦连受体和细胞功能、钙信号与健康和疾病、离子通道与新药研发、钙信号检测新技术等6个主题,进行为期4天的主题报告与深入交流。大会在武汉的首次举办,不仅彰显了学校师生40余年来在生物物理学科的坚持与努力,也必将成为未来学校生命科学发展的良好助力。
会议现场
开幕式当天,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湛毅青同志出席并致辞,她简要介绍了我校基本情况,并表示,学校生命学院坚持“理工医交叉”的发展思路,围绕生命科学前沿,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此次大会为钙信号研究领域搭建了国际化、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将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学校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举办此类国际会议,促进国际学者交流与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前来参会的诺奖得主、德国哥廷根大学内尔教授早在1994年就曾来访我校。彼时,内尔教授在我校生物物理学科奠基人康华光教授的陪同下由上海飞抵武汉,时任校长杨叔子院士为内尔教授授予授予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荣誉博士证件。本次到访中,我校校长尤政院士向内尔教授颁发华中科技大学名誉教授聘书,并表示:自1994年起,内尔教授与学校生命学院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紧密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期望双方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进一步开展合作,产出更多的标志性成果,成为中德两国科技教育合作新典范,为推动生物物理学科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994年,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院士为内尔教授授予荣誉博士证件
2024年,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院士为内尔教授授予名誉教授聘书
2005年,内尔教授指导师生开展研究
2024年,内尔教授参观生命学院实验室
起源于1980年,我校生物物理学科在康华光教授等一批专家学者的率先垂范下,在40余年时间里不断研究新理论、开发新技术、取得新突破。
1980年,自动控制系的康华光教授开始对生物与物理交叉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尝试用物理概念和方法探索复杂的生命系统。并在两年后,与徐辉碧教授、王君健教授携手,成功申报了全国首个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点,生物物理是其中一个研究方向。1987年,康教授敏锐地捕捉到国际先进的膜片钳技术,尽管当时国内尚无此类设备,但他说,“别人能做出来,我们为什么做不出来?”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膜片钳放大器,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1994年,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研究所宣布成立,围绕国产膜片钳放大器,先后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文章18篇,支撑国产膜片钳放大器达到国际主流技术水准,标志华中工学院的生物物理学科已与国际同行并跑。
从早期以神经细胞膜单通道电流的检测与受体控制为代表的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到我国第一台膜片钳放大器的成功研发与不断完善,再到生物物理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师生在“理工医交叉”融合的鲜明底色下砥砺奋进,不仅学科发展迅速,人才队伍建设同样成果斐然,涌现出包括3位长江学者特聘、8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近50位国家级人才项目获得者;在人才引领驱动下,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首篇三大主刊论文,不仅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也充分展示了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实力和潜力。
1994年,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研究所成立
此次会议的召开,不仅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搭建了深入交流、融通知识的高层次平台,对于增强我校生物物理研究影响力,以及推动我国生物物理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生命学院将继续秉持引领前沿、放眼世界、聚焦融合、踔厉奋进的精神,不断追求卓越,推动生物物理学科在内的学院各个学科进一步建设发展,为推动科技强国凝聚磅礴力量。
参会学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