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艾叶飘香。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内,平日里严谨专注的教学氛围,被阵阵欢声笑语和清新粽叶香气温柔取代。一场别开生面的“浓情端午,‘粽’享欢乐”主题活动在此温馨上演,中心全体老师以亲手包制粽子的方式,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协作中增进情谊。
走进精心布置的活动场地,长桌上早已备好碧绿清香的粽叶、雪白软糯的江米、韧性十足的棉线,以及精心调制的丰富馅料:象征甜蜜生活的红豆、绿豆、蜜豆,与饱含浓郁风味的秘制牛肉粒、咸香猪肉馅并列摆放,甜咸兼备,满足了不同口味的需求,也如同生命科学探索的多样性般引人入胜。
活动伊始,周爱文老师在电脑上播放从市场上“偷师”学来的包粽子视频供大家学习。老师们都是新手,聚精会神地观摩学习,随后跃跃欲试地动手实践。初次尝试难免手忙脚乱——粽叶不听使唤、米粒偷偷溜出、绳子捆得歪歪扭扭......实验室里此起彼伏的惊呼与善意的笑声交织,充满了轻松愉快的节日气息。
“哎呀,我的漏斗又散架了!” “看,我这个牛肉馅的‘胖三角’怎么样?” “我的叶子都裂开了,谁来帮我剪一剪“大家一边互相打趣着各自手中形态各异的‘实验品’,一边交流着包粽心得。你帮我递片叶子,我帮你拉紧棉线,小小的粽子成了联结彼此的纽带。从精密实验到粽叶翻飞,变的是操作对象,不变的是那份专注协作的精神内核。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奋战”,形态各异的粽子逐渐堆满了托盘。当一个个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散发出诱人香气时,期待感也拉到了最高点。揭开锅盖,蒸汽升腾,粽香瞬间弥漫了整个楼层。大家迫不及待地寻找着自己的“杰作”,小心剥开粽叶,露出莹润的米粒和内藏的惊喜馅料,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或甜糯或咸鲜的端午味道,成就感与满足感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这次独特的端午包粽子活动,不仅让中心成员沉浸式体验了端午民俗的深厚底蕴,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极大地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与归属感。当科学的严谨遇上节日的温情,当实验室的专注融入粽叶的清香,这份独特的“端午记忆”必将如粽香般,长久萦绕在每一位参与者的心头,成为推动中心大家庭在科学探索道路上并肩前行的一份温暖力量。
粽叶飘香日,情暖喻家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