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推力。在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由生命学院生医2101班郑杰等13位同学组成的“沐星萤野”暑期社会实践队,学习二十大精神,响应党的号召,以乡村教育、短期支教模式为立足点,前往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尚市镇开展支教活动,发挥青年志愿服务者的力量。
“沐星萤野”助成长
尚市镇净明小学是“沐星萤野”的第一站。净明小学队伍在净明小学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深入了解了净明小学以及当地的发展情况、发展规划,实践队在此调研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实践计划,为净明小学120余名留守儿童制定了丰富的特色课程。
“体验科学,快乐成长”。团队结合净明小学科普教育特色,坚持知识、实践、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为孩子们提供别开生面的科学课堂,在科普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孩子们动手实践,进一步发展净明小学校园文化。
“回眸历史,展望未来”。团队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开设德育课程,带领学生学习长征、抗美援朝精神,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的正确思想。此外,团队在历史、数学等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把红色思想教实、教活、教深,在学生心中播种红色的种子。
“聚焦健康,护航成长”。团队把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教育作为一切工作的开展前提,开展了情绪管理、防诈骗、防溺水、人际交往等主题教育课堂。以孩子们生活经历为载体,通过情景剧的形式深化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教授其常见应急措施,培养其综合素质。
此外,团队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课余活动,举行了净明小学第一届趣味运动会、科技创意比赛、文艺汇演以及纸飞机大赛,为孩子们带去了一个难忘充实的七彩假期。
长路漫漫细求索
通过本次实践,实践队对短期支教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短期支教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面临着不少的争议,支教队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探索。
首先,短期支教的长远效应甚微。针对这个问题,团队预期通过两种途径解决。首先可以建立起长期合作机制,实现校地共建,让短期支教项目转变为长期项目,具有更加持续、稳定的效益;其次可以通过现有资源,通过线上授课、心理辅导等形式促进孩子们成长发展。通过对孩子们的持续关注,
再者,短期支教时间短,课程收益不定。对此,支教队从课程设置到课程内容都作了一定调整。通过前两天的授课,支教队员们发现,孩子们接收程度总体来说不高,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由此,支教队决定以课程为载体,反复强化特定的思维习惯,不贪多务得。例如趣味数学课堂,支教队员通过设置不同的生活问题,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转化问题,强化了孩子们面对数学乃至生活问题时的问题导向思维,培养其逻辑严密性。
结语
生命学院“沐星萤野”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随县之旅暂告一段落,在这为期21一天的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们脚踏实地,用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乡间田园挥洒汗水。“人一辈子,坚持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就够了”,这是队员们在实践过程中感悟最深的朴素道理。“沐星萤野”盏微光,华科大学子永远在路上。